新闻资讯

NEWS

首页 >>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 为什么有的电池可以充电,有的电池不行,它们在原理上不都行吗?
详细内容

为什么有的电池可以充电,有的电池不行,它们在原理上不都行吗?

  谢邀。

  题主的问题很好。在知乎搜遍话题比如

“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区别”“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的区分有什么意义”

  都没有找到最直接,思路清晰的答案,往往生活中最常见的问题越容易被我们忽略。

  如果想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只谈原理是不可行的,更需要关注电池材料、内部结构和制造工艺,甚至发展历史。毕竟我们使用的是商品化电池,而不是实验室中理论上的电池模型。

  首先我们对题主问题中几个概念明确一下:

“有的电池可以充电”一般指的是蓄电池(或二次电池),即放电之后又可以用放电电流相反的电流通过电池,使电池再充电恢复到原来状态。“有的电池不行(不能再充电)”一般指的是原电池(一次电池),也就是说不容易用电学的方法进行再充电。

  下面是常见的一次电池和二次电池。

图片来自文献[1]

  明确概念后,我们开始解决这个问题。

1. 先从电池的发展历史开始:

  自1800年伏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化学电源“伏打电堆”,电池技术便开始了200多年的发展历程。

伏打电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当浸泡在溶液中被布隔开的铜和锌片用导线连接时,伏特先生感受到了电流的 ** ,随着叠在一起的铜和锌片越多,电流的 ** 感就变得越强。这就是伏特为我们带来的第一个电学能源装置。

  然而,这里却有一个有趣的点: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定律是在1831年的事情,而1832年才出现第一台手摇式发电机,这意味着人类发电技术惠及民用还要经历很长的一段时间,即便1807年戴维发现了电解池(电池充电原理上就是电解池),显然人们也不会用原电池给原电池充电(科学研究除外)。所以我们发现,一开始出现的便是一次电池。这也决定了将有相当长的时间,科学家研究都是原电池——

  比如1836年发明的第一个实用的电池——丹尼尔电池(锌铜原电池)。随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都没有出现实质意义上大规模商用的电池,直到——酸性锌锰干电池的商业化。

快速商用开启的时间,图片来自文献[1]

  20世纪中期之前,原电池电解液容易泄漏的缺点阻碍了原电池的普及和商用。干电池技术利用某种吸收剂(如木屑或明胶)使电解液成为不会外溢的糊状,这样大大增强了电池的可携带性和便民性。

酸性锌锰干电池的工作原理

  然而酸性锌锰干电池容易腐蚀锌金属产生氢气,导致电池膨胀,于是开发了碱性锌锰干电池,功率更好,容量更大,这便是我们至今还在经常使用的干电池。

碱性锌锰干电池的工作原理

  以干电池为代表的一次电池经历了多次技术革新和商业化迭代,已经形成了价格优势,相对来说这些干电池原料成本较低,制造工艺成熟,习惯性的一次电池制造工艺便没有考虑重复使用的电池内部结构改造。

  随着电池技术的进步,人们开始意识到:相对来说,二次电池循环使用时间更长,性价比更高,也更环保和节约资源,因此开始改造各种电池内部结构,使其成为二次电池,众多企业也在逐渐退出一次电池市场。

2. 从电极和电解质材料、内部结构、制造工艺分析

  了解电池的发展历史有利于理解“技术积累是需要时间的”,这就出现了使用习惯和技术迭代在时间上的差异化,就像智能机随处可见的今天,我们依旧离不开第一代手机的使用。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接下来我们从材料,内部结构,制造工艺角度进一步分析,这也是最接近题主所说“原理”部分了。

  二次电池在材料角度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反应可逆,这意味着完成一次放电和充电,要保证材料在成分和结构上的基本复原。

  换句话说,充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成分、电极结构是不改变的。接下来我们以最常见的碱性锌锰干电池和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例。

  首先以我们最常见的碱性锌锰干电池为例进行分析。

  如图,碱性锌锰干电池以传统圆柱形结构,电解二氧化锰、石墨正极和氢氧化钾水溶液压入钢壳中,再插入纸隔膜网带或者两条条状物,锌粉的氢氧化钾胶体装入网带,集流体从底部插入。电解质还含有防止锌腐蚀的抑制剂。以上便是碱性锌锰干电池的材料,内部结构和制造工艺了。

  该工艺中,负极是以均匀的锌粉存在的,当电池使用结束,以氧化锌形式析出。

  再次回顾原电池方程:

碱性锌锰干电池的工作原理

  假如我们给该电池充电,即一个电解池。此时,氧化物ZnO仍在KOH胶体中,若将其还原为金属锌,该体系中将会发生较大的极化,强行充电会导致部分材料分解,很难复原到原来状态,均匀的锌粉状态也不再现。这就是小时候淘气,硬要给干电池充电,却发现电池发热,鼓包的原因,而不是我们想要的满电状态。

  除了工艺和电池内部结构的区别,从材料角度也很容易理解。早期原电池的开发是以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开始的,这么容易被人发现的反应,说明热力学角度无需付出太多代价,也就是更容易发生的自发反应,我们懂得一个道理,自发反应越容易,其逆反应往往需要更为苛刻的条件。

  随后以最常见磷酸铁锂锂离子二次电池为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图,正极为橄榄石结构的磷酸铁锂材料,负极为层状结构的石墨材料,电解液是含有固定比例锂盐的有机碳酸酯溶液。在放电过程中,锂离子从负极材料脱出进入电解液,电解液中等量的锂离子嵌入正极材料;在充电过程中,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出进入电解液,电解液中等量的锂离子嵌入负极材料。周而复始,电解液和电极材料中的成分没有损失,结构没有发生改变。显然,这样电解池(逆反应)受到的阻力就小得多了。

  我们再从电池内部结构和工艺看,

卷绕式圆柱形电池结构

  

叠片式电池结构

  很容易看出,这样的二次电池结构是“对称的”、“均匀的”、电解质是“自由的”,这就使得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切换在结构上变得更为容易。

  小结:二次电池技术出现的时间是相对较晚的。各大企业也纷纷将研发精力放到二次电池上。即便是这样,我们也不能说一次电池最终会被淘汰,因为一次电池最大的优点就是开启包装便可以使用,尤其是在遇到自然灾害,停电或无电等紧急情况时,可以迅速应用于急需的电子产品内。因此,在我们生活中会一直有用武之地的。

  参考文献:

  [1] 托马斯B. 雷迪等,电池手册.

  [2] 佟欢,张蓓,化学电源的发展历程及未来方向. 储能科学与技术.

产品中
联系电话

张先生:18927488196

黄先生:18123692823

0755-287002656

0755-89550077

联系手机

深圳市龙岗区五联社区将军帽工业区创建路33号B

公司地址
粤ICP备2022005621号-1 雄展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755-28702656
13823384049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