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午间,格力电器发布重大事项停牌公告。公告显示,格力集团正筹划转让所持有的部分格力电器股权,控制权变动,并于4月1日开市起临时停牌,预计停牌时间不超过5个交易日。 受此消息影响,截至股市收盘,家用电器板块涨幅超3.8%。海信家电、奥马电器、新宝股份、九阳股份等涨幅超7%,美的集团涨6.73%,盘中一度创近期新高。 到此,我的问题就出来了,格力电器停盘,为啥家电板块大涨呢?按道理说,格力电器停盘,这只是格力电器的大股东格力集团筹划转让所持有的部分股份而已,可能涉及到格力电器控制权的变动,但这与家电板块能有啥关系呢? 格力电器本来就股权结构分散。目前的最大股东是格力集团,也仅仅持有10.96亿股,占股份是18.22%。如果格力集团转让部分股权的话,那就意味着格力电器的股权结构将更加分散。要知道,目前的格力电器在以董明珠为董事长的管理层领导下,算是国内明星企业。 明星企业的意思不仅仅只是品牌声誉高,而是切切实实的“奶牛”企业。2017年格力电器总营收是1500亿,股东净利润为224亿,而2018年继续增长。今年年初的预报是,总营收在2000亿到2010亿之间,而股东净利润为260亿到270亿。显然,作为世界空调领域的龙头企业,自从2012年董明珠担任董事长以来,格力电器的发展与贡献是非常突出的。 如此以来,无论是格力集团将部分股份转让给谁,都不会影响到董明珠管理团队的“地位”的。 退一步说的话,如果按照市场传言,是阿里巴巴将收购格力电器5%的股份,那就意味着格力集团的控股地位不变。目前第二大股东京海担保股份是8.91%,格力集团转让后股份为13.22%,虽然控制权弱势,但是这格力电器的股权结构就将更为分散。而分散的股权,肯定会有利于董明珠等管理团队的。何况,董明珠本人也是格力电器的最大个人股东,持有格力电器0.74%的股份。 而按照当下混合制改革的大趋势来说的话,那就更有利于董明珠等高管团队了。无论是格力集团要转让多少股份,按照规定,这些国资都必须经过“资产评估和招投标程序”,显然这就不是5个工作日所能做得到的。除非是转让给其或者社保基金,问题是按照公告也只是部分股份,那就意味着格力集团或者受让方都将是极其弱势的控股权,结果自然也是有利于现有的管理团队。 当然了,要是市场化转让格力集团所持有的股份的话,如去年前海人寿样的“野蛮人”恐怕未必能够竞争过格力电器的现有管理层吧。毕竟,从现实情况来看,董明珠团队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要知道去年格力电器的实施的“毒丸”计划极其高明又简单,只是由董明珠“一声大喝,就退敌千万”了。而今天,财报上显示格力电器有1000多亿现金在账上,按照上周五收盘价计算,格力电器总市值也不过只有2840亿。 也就是说,无论这格力集团的“部分股份”转让给谁,都不会影响格力电器的实际“控制权”的。这个实际“控制权”是今年1月6日高票当选的非独立董事,并成为董事长的董明珠等高管团队手中。 说了半响,那为啥格力集团转让部分股份,可能涉及格力电器控制权变动的公告,能够引起家电板块的大涨呢?我以为就是当国资不是格力电器控制者之后,这格力电器就是典型的非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而这样的企业,在充分竞争的“白电”领域,将会与其它非国有的家电企业一样的平等。不会出现因为格力电器是国有控股,而能够享有政策优势和身份优势的可能。 既然家电领域没有纯粹的国有控股企业了,那么对家电行业来说,也就能够实现真正的竞争中性。如此以来,当格力电器失去国有控股的身份后,那就意味着这是对所有家电企业的大利好,至少大家都“平等”了,竞争也就能够公平公正,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多赢,就是家电板块的大涨。 其实,要是我说的话,如果格力集团能够将全部股份转让给社保或者招投标给出价最高者的话,可能会更好。毕竟,对全部持有格力集团的珠海国资委来说,指望格力挣钱分红太慢,不如一次性的变现退出,足够的PE值,一口气套现了N多年的收益。如此也符合国资退出竞争性领域的大政方针,同时,珠海国资委又有一笔满意的收益。这总比眼看着董明珠团队一次一次的多元化“投资”(失败),性价比更高吧。 总之,格力集团只是转让部分股份,而控制权的任何变动,暂时很难影响到董明珠团队的“地位”。甚至,这转让部分股份的承接者,也有可能是现有的董明珠等高管,或者就是董明珠本人。但是,国有控股的格力电器成为非国有控股的混合所有制企业,这总是国内家电领域的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