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首页 >>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 聚合物电池/柔性电子产品发展如何?
详细内容

聚合物电池/柔性电子产品发展如何?

  谢邀。

  首先恭喜题主,始终保持对行业发展的思考。我猜想题主又是一位欲转还没转的材料专业学生。有两句话与题主共勉:

转弯总是痛苦的,可能意味着需要多走些路,但是也没有那么痛苦,因为不是所有人都在路上。选择一个喜欢的行业,要坚持下去,一辈子做好很多事是大牛,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是聪明人。

  言归正传。

  1. 我们先讨论为什么“老板们”开始转向聚合物电池/柔性电子、电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高校/科研院所评价体系需要高影响力的SCI论文,然而材料类高影响因子期刊似乎十分青睐能源、纳米材料,逢“能源”就涨,甚至一些能源类子刊IF早已超过正刊——

  能源方面也并非是所有能源,似乎只有电化学储能,也就是电池之类的方向——

  科研总要走在工业界前面,于是商业化的有机碳酸酯类电化学储能不再被视为热点方向,怎么办?找下一个出路啊——

  为了实现提高安全性、提高能量密度等目标,做固态的吧,固态电化学储能(固态锂电池,固态钠电池,固态超级电容器等等等等),而固态电解质一般分为聚合物固态电解质、无机固态电解质——

  然而无机固态电解质界面是个大问题,还很脆——

  于是,和之前柔性电子皮肤,面向未来的柔性电子等“热概念”,组成了一个“组合型热概念”,聚合物柔性电池/可穿戴电子集成系统成了发文章的热点(算是现在的吧,估计也很快就过去了)。

  2. 聚合物电池/柔性电子产品行业发展如何?

  用作电动汽车,3C消费类的聚合物电池,作为固态电池的重要研究方向,已经有了众多企业关注:国外有法国Bollore、美国Sakit3、日本丰田,国内有宁德时代、清陶能源、珈伟股份、赣锋锂业、北京卫蓝等。

固态电池先锋企业

  柔性电子也有了很多产品和应用,然而现阶段工业实现的主要是柔性电子屏,部分柔性传感器;大多数仍处于概念阶段。

华为 ** te X(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比如柔性OLED,国内企业主要是京东方,丹邦科技,时代新材有较为深入的研究。

  至于柔性可穿戴用电池等器件依旧停留在实验室,没有找到一展身手的应用场景……

  再次题外话:电动汽车其实早于内燃机汽车被率先尝试研究,得益于锂离子电池的发明,穿越150年再次被实践却依旧困难重重。生产和实践需要时间和技术的积累,或许搁置,或许沉寂,但人类对未来技术的想象从未停止过。对于个人发展来说,重要的不是专业,是可以托付终生的行业,共勉。

产品中
联系电话

张先生:18927488196

黄先生:18123692823

0755-28702656

0755-89550077

联系手机

深圳市龙岗区五联社区将军帽工业区创建路33号B

公司地址
粤ICP备2022005621号-1 雄展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755-28702656
13823384049
18123692823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