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首页 >> 新闻资讯 >>行业动态 >> 2021年电动百人会关键词:碳中和、智能网联汽车、碳交易、1000公里电池、固态电池、L4驾驶未到
详细内容

2021年电动百人会关键词:碳中和、智能网联汽车、碳交易、1000公里电池、固态电池、L4驾驶未到

   2020年9月,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202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再次明确,要抓紧制定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本次电动汽车百人会就是在此背景下召开的。

  一、 政府高层的核心信息:代工生产、智能网联、L4级还远未到达、卖产品为主延伸到卖产品和卖服务、自主可控的开源开放的汽车操作系统、车城网平台、碳交易

  1、 工信部肖亚庆: 有序开放代工生产,也要用好市场规则,推动提升产业集中度。同时要坚决遏制盲目投资现象,避免低效的重复建设。

  2、 苗圩部长:

  1) 智能网联汽车是汽车与交通出行领域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主要方向,部分车企也正在加快推进特定场景下的L3以上验证和量产车的上市。2020年我国L2级智能网联乘用车的市场渗透率达到了15%。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车辆需要提供更为强大的计算存储和通信等能力,软件也需要满足可移植、可迭代、可拓展的技术特征。新能源汽车大家比较关注的是续驶里程,作为智能网联汽车将来可能关注的是算力,即算力达到多少 TOPS。有的专家预测,如果达到L4级,车上的算力要达到4000TOPS以上,现在全球都还未达到这个能力。基于这种发展趋势,车辆将不断增加电子电气功能,带来的问题就是ECU越来越多,现在一台车少则有几十个、多的有上百个,且主要采用分散控制的办法。但是通过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一些先行的企业已经开始从分散控制向集中控制转变,域控制器逐渐成为汽车发展的一种趋势。

  2) 产业形态正在发生变化。直观来看,传统汽车过去靠“两年一改脸、四年一换型”,通过内外部造型的变化,来吸引客户的关注日渐式微,汽车企业花费巨额的资金投入带来的却是审美的疲劳,而依靠超配的硬件,通过机器学习系统不断升级的软件就更好地贴近了用户的使用习惯,增加了对用户的黏性,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而实现产品和服务的“千人千面”,将来车的造型可能都是一样的,但是里面的实用功能却不一样,这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3) 企业商业模式面临调整。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汽车产业在加速融合,正在创新出新的业务模式,并对汽车产业、企业应用服务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汽车行业正在以从汽车产业为核心,以持续深入服务用户为中心。一是车辆的硬件收入、利润占比降低,软件收入和利润占比有望大幅度增加。据麦肯锡预测,未来汽车超过80%的变革来自于软件和电子电气架构,整车系统当中软件成本占比将从现在的15%左右上升到60%以上。虽然硬件成本随着我们规模的扩大也会降低,而软件的边际成本却是趋近于零,随着用户的增加,它的成本并不增加,还会摊薄。因此,在软件服务商占据优势的企业将会在未来发展当中享有更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二是以数据、软件和服务为纽带,车企和用户之间关系可以从过去的一锤子买卖转变为可持续的合作关系。三是汽车企业可以由过去的卖产品为主延伸到卖产品、卖服务,主机厂商的商业模式可以从“制造”转变为“制造+服务”,通过OTA升级、按需付费等方式实现价值变现。

  4) 5G建设:我们在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走在了全球的前列,下一步就是应用场景,这方面要充分考虑到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车联网的发展带给5G的发展机遇。我过去说过,5G可能20%是2C、80%是2B,我现在仍然坚持这个观点。如果说人和人之间的数据流量还是有限的,人和车、车和车、车和路、车和人之间的数据流量将会呈几何基数的增长。二是操作系统问题。大家都知道,既然有硬件肯定要有软件,既然有平台肯定要有一个基础的软件就是所谓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到底怎么打造?我们在PC时代被Windows打败天下无敌手,现在我们正在补课。手机时代除了苹果ios外只有安卓,美国出手制裁华为,近期小米也被列进去了,操作系统将来都是一个大的问题。前面我说了,汽车走到一定阶段,美国会不会出手,我们都必须早做准备,打造出一个自主可控的开源开放的汽车操作系统势在必行。

  3、 万钢主席:

  1) 动力电池的单体能量密度已经达到或者超过300wh/kg,大家关心的动力电池低温适应技术也得到了新突破,特别是扁平化和超长结构叠片工艺、刀片电池,动力电池与车辆电动化底盘一体化设计的创新,比如CTP电池系统等等,都是通过工业制造的提升、设计的提升,大幅度提升了系统能量的密度。

  2) 需要解决单体电池正极从低钴向无钴的方向、负极向加硅的方向发展,同时各种功能性的电解液和功能性的隔膜的开发,以及正负极干法制备工艺能够大幅度提高电池的质量。从电池系统上,用智能化的技术来优化热管理系统,主要解决冬季预热加温,解决低温问题,以及充电中和满充后降温散热的安全性风险。

  4、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

  1) 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以支撑智能网联汽车应用和改善城市出行为切入点,建设城市道路、建筑、公共设施融合的感知体系,打造车城网平台,实现“聪明的车、智能的路、智慧的城”协同发展。

  2) 协同发展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一是探索建设城市智能化道路,支持车路协同发展。试点城市在部分道路两侧建设了5G网络,安装了摄像头、雷达等感知设备和计算设备,提供北斗定位和高精地图服务,既能支持不同等级的自动驾驶汽车示范,也能支持非自动驾驶车辆的智能化出行。

  5、 院士孙逢春:碳交易

  为了应对节能减排的挑战,中国政府积极部署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例如2011年制定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去年又制订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等文件。截至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深圳、广州、湖北、重庆等省市开展了碳交易试点工作。建立一套符合我国道路交通行业发展现状的碳交易体系是我们政府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二、 行业信息:续航1000、安全性需要提高、公共充电利用率不高、300瓦时/公斤是液态锂离子电池的极限、固态电池

  1、广汽:续航1000公里电池

  广汽石墨烯基超级快充电池目前已进入实车量产阶段,首款搭载车型为AION V,目前正在黑河做冬季试验,初定今年9月可以批量生产。据悉,石墨烯快充电池具备6C快充能力,结合高功率超充设备,最快8分钟就能充电至80%,电芯能量密度280/kg左右,寿命大于1600循环,整体电芯成本与目前市面上常规动力电池成本相比较略高5-8%。

   2、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其励:

  1)安全性需要提高:目前电动汽车的电池着火事件偶有发生,有的充电了以后在旁边停的时候就发生了着火的事情。第二,充电设备方面,在设备上有的时候运营不当或者用户操作不当,有些设备损坏甚至有人员触电,信息方面还有信息泄漏,身份证、车辆信息泄漏,安全方面包括设备安全、用电安全、信息安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

  2)充电网络不平衡:公共充电设施规划的机制和发展还不平衡。一个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现在全国的100多万个充电桩里面,京上广、江苏、浙江将近占了一半,其他的西南、西北地区充电桩很少,另外供需不匹配、综合利用率低。常常是有车无桩、有桩无车,它俩不匹配,因此造成了公共桩充电的利用率不到10%,高速公路上以京沪高速快充网为例,全年利用率仅2.2%。

  3)小区充电难:私人车当中有30%—50%还没有固定的私人充电桩,这里问题一个是在存量上小区的固定车位不足,一些老的小区固定车位本来就不足,小区的部分物业还不一定支持,就没有实现车桩和位能够对应。新建小区政策得不到落实,大部分新建小区没有严格落实国办(2015)73号文关于百分之百配置和预留充电桩安装条件等相关要求,包括和电网配合、城市规划发展。第四,刚才谈到了电动汽车是个单体,但是和电网要互动。互动的应用体系尚没有建立,第一个是技术标准没有统一,V1G、V2G还缺少统一的标准,主机厂和充电商对于市场化的推广也没有达到一致意见,推广难度还比较困难。第二个就是没有政策支持,对用户的吸引力不足,特别是V2G,放电应用电力接入以及消防验收等政策都比较缺失。第三个是商业模式还缺乏完善,只靠峰谷差的盈利对用户的吸引力不大,全国范围内辅助市场还没有形成,还处在建设完善阶段。。

  3、宁德时代:续航1000公里、从原材料、电池制造、运营服务、材料回收等环节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电动化和智能化正在向各种应用场景加速渗透,需要千差万别,需求变化多端。在乘用车领域我们开发了12V锂电池的辅助电源,和传统的铅酸电池相比重量减少了80%,体积减少了60%,而且可以终身免维护。我们开发的48V和HEV的电池包可以实现60C的高倍率放电,开发的PHEV电池包可以实现10C以上倍率的自动能量回收,开发的BEV电池包可以实现超过1000公里续航、10分钟快充充电、16年200万公里的使用寿命。

  储能领域,从研发示范转向了规模化发展。在“十三五”智能电网研发专项的支持下,我们突破了循环寿命的瓶颈。12000次超长循环寿命可以服役25年。在全球率先通过UL安全,实现系统不蔓延、不起火。采用1500V和液冷技术,能量密度和能量效率都大大提升。

  商业模式创新。从原材料、电池制造、运营服务、材料回收等环节,很多合作伙伴要形成一个生态链才能支持中国的锂行业在TWh时代来的时候。

  4、工程院院士陈立泉:固态电池是方向。

  目前的电池就是锂离子电池,大家都很熟悉的石墨负极,然后磷酸铁锂或者三元或者钴酸锂做正极,电解质是可燃的液体电解质,容易引起安全忧虑,另外它的能量密度到了300瓦时/公斤,已经到了液态锂离子电池的一个极限。我们下一步或者新一代电池就是要发展固态电池或者说我们逐渐要过渡到全固态锂电池。固态锂电池的负极材料可以是纳米硅和石墨的复合负极,正极可以是高电压锰酸锂、也可以是富锂锰基材料或者说是不含锂的正极材料,电解质是固体电解质,它的能量密度可以300—450瓦时/公斤

  

  欢迎大家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电动汽车信息解读者

   >weixin.qq.com/r/nhKp ** bENetKrfLS90eM (二维码自动识别)

产品中
联系电话

张先生:18927488196

黄先生:18123692823

0755-28702656

0755-89550077

联系手机

深圳市龙岗区五联社区将军帽工业区创建路33号B

公司地址
粤ICP备2022005621号-1 雄展能源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客服中心
联系方式
0755-28702656
13823384049
18123692823
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seo seo